• 2024-05-19
  • MONICA KU

痰症剋星 — 豐隆穴,除痰利器

痰是人體水液代謝障礙形成的病理產物,也是一種繼發性的致病因素。重病都與「痰」有關,痰濕凝聚是很多疾病的致病因。
由痰引起的疾病,上至頭頂,下至腳底,隨氣升降,內存於臟腑,外留於肌膚。如眩暈、心慌、頸椎病、面癱、咳喘、腰椎病、冠心病、肚子脹等皆與痰有關,體內的痰停在不同 的地方會出現不同的症狀。

另外,痰還包括「有形之痰"和「無形之痰」。「痰隨氣行,無處不到、因而可產生各種病證。所以,痰濁來源於臟腑功能失調,它既是病理產物,又是致病動因。
正因如此,我們如想從根源調理,拔除痰根,必先瞭解它,辯證查找原因,以此對應不同的調理方法:

有痰症狀

01、有形之痰
即常見的能吐出來的痰,是我們可以感覺到的有形痰,這些只是肺胃之痰。


02、無形之痰
人體內還有存在於髒、經絡、器官、血脈之中的無形之痰。這類人常會感到疲憊,關節處有強烈的重墜感,舌苔白膩,脈象較滑和濡。如果不能及時驅逐體內的無形之痰,就會引 發中風、腦炎、哮喘、惡性肝炎等疾病。



03、體內多痰,也會失眠
體內有痰濕淤結,從而導致失眠 (可用甘草敷豐隆穴以此來調理)。


04、引發其他疾病
體內的痰不僅使人體的血壓上升,而且還會誘發多種疾病。由痰導致的失眠,通常患者臉上或身上的皮膚會明顯泛黃。



中醫裡的三種「痰」

01、脾虛則生痰
這種痰是人們一咳嗽就吐的痰。其實,它不是來源於肺,而是生於脾。 因為脾是生痰之源,肺為儲痰之器。有的人常吃咳嗽藥,但是痰總是化不掉,原因就在於肺不是生痰之源。因此要想從根本上祛痰,就須健脾祛濕。


02、氣鬱則生痰
氣鬱生的痰在身體上最容易表現出的就是脂肪瘤、囊腫,中醫叫痰核。脂肪瘤看似是個有形的東西,其實它是氣鬱的結果。


03、血滯則生痰
即是血痰,「痰蒙心竅」就是指的血痰,也就是現在常說的高血脂。血流緩慢,停滯住了,然後堆積下來,就形成了高血脂。



以上說的這三種痰是不一樣的,但中醫都統稱為痰。這是因為這三種痰之間可以互相轉化,氣鬱則血淤,氣鬱之痰很可能轉化為血滯之痰。


艾灸豐隆穴,除痰利器

豐隆穴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,常用於調理咳嗽痰多,可以化有形之痰,也可以化無形之痰。
艾金豐隆穴以無灼痛為宜,以局部潮紅為度。隔日餘1次。

除了艾金,也可以按摩,用拇指指面著力於豐隆穴之上,垂直用力,向下按壓,按而揉之,要充分刺激到肌肉 組織的深層,這個動作持續數秒後,漸漸放鬆。如此反覆操作數次,左右交替。每次按壓5分鐘。每日1次。


其他祛痰之法

01、艾灸心包經,化血脂之痰 心包經可化血脂之痰,另外,它也是預防高血脂的一條經絡。如果血脂高,心血管就會堵塞,從而會患上心腦 血管疾病。

02、艾灸支正穴,祛除瘊子
祛贅生物(如瘊子、扁平疣、脂肪瘤)在中醫裡講就叫痰結,意思就是濕氣結成這些東西了。
由於支正穴可以從心臟那裡吸取一些血液和能量,然後衝擊小腸經。如果人體的消化功能不好,痰濕就會消化 不出去,小腸的功能增強了,痰濕能夠被及時的化解掉,就不會產生這些贅生物。
除了艾金也可以用拇指指腹按揉支正穴穴位,注意按壓時力度要適中,每次按摩5分鐘,每天按摩2次。

03、艾灸疏通脾經,拔除痰根 常按摩或者艾靈小腿及腳部的脾經,重點關注陰陵泉、三陰交、地機、公孫等穴位,這些穴位也可幫助祛濕化痰。

此外,痰多的朋友,平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飲食。
古話說:「魚生火,肉生痰。」肉吃多了,尤其是豬肉吃多了,是很容易生痰的,所以痰多的朋友可以適當減少 自己的食肉量,多吃些清淡的食品。